雅科夫列夫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除来自他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公开化”运动的倡导人之外,还在于许多学者认为他是前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但雅科夫列夫从不这么看,也无法背负“终结者”的恶名。《一杯苦酒》作为雅科夫列夫1998年重新修订后的著作,自然摆脱不了为其政治生活辩解的痕迹。那段恶梦般的历史太沉重了,连说它的人也会言语不清、含糊其辞。但本书的重点显然不在为自己的辩解与洗刷上,他关注的是20世纪布尔什维主义在俄罗斯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前苏联垮台后的近些年的改革运动。作为一名怀有忧患意识的学者与政治家,雅科夫列夫要为百年的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历史做一番痛苦的剖析。
书的第一编是“从源头谈起”。这个“源头”的意思并不单指布尔什主义的“源头”,它还指作者本人在卫国战争时期对前苏联各种制度怀疑与反思的“源头”。当时雅科夫列夫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海军陆战队第6旅服役(1941年至1943年),战争上他身负重伤。但家乡的伤员安置以及土地制度让作者产生了最初的迷惑。从这个“源头”,雅科夫列夫转入了对斯大林主义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思考。他认为,斯大林主义所代表的“专制”,与赫鲁晓夫所代表的“冒进”,一直是百年来阻挡俄罗斯历史正常发展的双头魔鬼。过激的理论主张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使俄罗斯人的思想意识深处结了毒瘤,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与现实,不能采取渐进的改革或改良方式;由于历史的发展在这里过于剧烈,不同的主义与主张使今天的俄罗斯迷乱、张惶,跟不上整个世界的脚步。
雅科夫列夫青年时期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获得过博士学位。在这部学术味极浓的著作中,作者考察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他结合对法国大革命、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与乌托邦理论的研究,把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纳入到整个世界历史的范畴之中。作者反复强调:放弃空洞的革命理论,走务实的改良之路,是俄罗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与《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的作者阿尔巴托夫一样,雅科夫列夫也是先学术后政治,一度进入权力的中心。1985年,雅科夫列夫担任苏共宣传部长,1986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他作为戈尔巴乔夫的主要助手,1989年曾访问中国。但由于雅科夫列夫鲜明的个性以及学者气质,在苏联解体之前,他与戈尔巴乔夫分道扬镳———当时的政治形势使他无立锥之地,只有做出离开权力核心的选择。不久,他宣布退党。目前他担任的职务是社会民主党主席,同时负责俄罗斯联邦为政治镇压受害人平反的工作。
阅读本书,会让人觉得时至今日,俄罗斯的政局与各种势力此消彼涨,不同的主义与主张让人眼花缭乱。这或许是今天俄罗斯仍“醒”着的“恶梦”。